【解字】
圭:甲骨文“圭”字像玉圭之形?!墩f文解字》:“圭,瑞玉也,上圜(yuán)下方。公執桓圭九寸,侯執信圭,伯執躬圭,皆七寸,子執谷璧,男執蒲璧,皆五寸,以封諸侯?!辈忿o中用其本義,是用于祭祀的玉器。在六書中屬于象形。
《說文解字》解釋“圭”字構形時還說“從重土”,這與出土古文字是相合的。如“(西周中期師遽方彝)”“
(西周晚期多友鼎)”“
(毛公鼎)”“
(戰國秦骃玉牘)”“
(上博楚簡)”“
(溫縣盟書)”等,為《說文解字》所收小篆字形(
)所繼承。戰國文字還有寫作“
(上博楚簡)”“
(郭店楚簡)”“
(新蔡楚簡)”等,與《說文解字》所收古文字形(
)相同。
【圭字常見字形】
資料來源:《甲骨文常用字字典》
【解字】
臬:甲骨文“臬”字由“自”和“木”構成?!墩f文解字》:“臬,射準的也?!币簿褪羌凶拥陌行?。學者認為,古人立木竿作為箭靶,高度與人的身高差不多,靶心的位置像人的鼻子一樣,位于面部的中央。所以,以“自”和“木”組合起來構成表示靶心之義的“臬”字。也有學者認為“臬”是古代測日影用的竿子,還學者認為像古代豎在大門中央的短木,是“闑”的早期字形。卜辭中用為地名(也有學者認為是人名)。在六書中屬于會意。
“臬”字目前不見于兩周文字。張家山西漢簡“臬”字寫作“”,與甲骨文構形相同,為《說文解字》所收小篆字形(
)繼承,并一直發展至今。
【臬字常見字形】
資料來源:《甲骨文常用字字典》
版權聲明:以上圖文源于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若侵權聯系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