釋文:姑蘇臺下煙波遠,罨(yǎn)畫池邊春水生。
款識:書亶紫詞人集宋人王沂孫、陳克詞句以應。連章先生法家之屬即希正掔。閼逢涒灘孟陬之月,福廠王禔。
鈐?。和醵A私印、福廠六十歲后所書
上聯:“姑蘇臺下煙波遠”一句出自宋人王沂孫的《摸魚兒·洗芳林》,全詞如下。
《摸魚兒·洗芳林》
王沂孫
洗芳林、夜來風雨。
匆匆還送春去。
方才送得春歸了,那又送君南浦。
君聽取。
怕此承、春歸也過吳中路。
君行到處。
便快折湖邊,千條翠柳,為我系春住。
春還住。
休索吟春伴侶。
殘花今已塵土。
姑蘇臺下煙波遠,西子近來何許。
能喚否。
又恐怕、殘春到了無憑據。
煩君妙語。
更為我將春,連花帶柳,寫入翠箋句。
姑蘇臺
○
姑蘇臺又名姑胥臺,在蘇州城外西南隅的姑蘇山上。姑蘇臺遺址即今靈巖山也。
歷史上此處曾是春秋時代吳國苑囿,公元前505年,始建于吳王闔閭,后經夫差續建歷時五年乃成。建筑極華麗,規模極宏大,耗資龐大。這里也是南宋田園詩人范成大鄉間居憩之處。此處有石湖串月勝景,每逢農歷8月15至18日之間,月亮光潔透圓,照耀于湖岸橋畔的涵洞間,眾多的水月串聯在一起,形成一大奇觀,故名。
姑蘇臺高三百丈,寬八十四丈,有九曲路拾級而上,登上巍巍高臺可飽覽方圓二百里范圍內湖光山色和田園風光,其景冠絕江南,聞名于天下。
“姑蘇臺”一詞在后世經常出現在歷代文人描寫江南的詩詞作品中。
風動荷花水殿香,姑蘇臺上宴吳王。
——李白《口號吳王美人半醉》
“姑蘇臺上烏棲時,吳王宮里醉西施”
——李白《烏棲曲》
“姑蘇臺枕吳江水,層級鱗差向天倚”
——劉商《姑蘇懷古送秀才下第歸江南》
“至今月出君不還,世人空對姑蘇山”
——皎然《姑蘇行》
“姑蘇臺榭倚蒼靄,太湖山水含清光”
——白居易《九日宴集,醉題郡樓,兼呈周、殷二判官》
“空有姑蘇臺上月,如西子鏡,照江城”
——歐陽炯·《江城子》
因此,姑蘇臺成為詩詞中與江南相關的特定物象。
罨畫池
○
罨畫池是中國四川省成都市下轄的崇州市市中心的一處園林,是四川園林中川西園林的代表作之一。
罨畫,意為彩色的畫。罨畫池園林始建于唐朝,初名“東亭”,是一座衙署園林。宋時,江原知縣趙抃在園中開鑿罨畫池,加之后來蘇元老、陸游等文人的經營,罨畫池的園林格局大體奠定,并成為蜀中名勝,其景色以梅花和菱花煙柳為勝。其中陸游在蜀州任官時,留下不少吟詠罨畫池美景的詩篇。
占勝芳菲地,標名罨畫池。
水光菱在鑒,岸色錦舒帷。
風碎花千動,煙團柳四垂。
巧才吟不盡,精筆寫徒為。
照影搖歌榭,分香上酒卮。
主人邀客賞,和氣與春期。
——趙抃《蜀楊瑜邀游罨畫池》
小閣東頭罨畫池,秋來常是憶幽期。
——陸游《秋日懷東湖》之一
罨畫池邊小釣磯,垂竿幾度到斜暉。
青蘋葉動知魚過,朱閣簾開看燕歸。
——陸游《秋日懷東湖》之二
鳥紗白葛一枝筇,罨畫池邊溯晚風。
云葉初生高樹外,雨聲已到亂荷中。
科普結束,好好寫字!
大圖奉上
再大一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