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解字】
祠:甲骨文“祠”字目前僅見于西周甲骨,由“示”和“司”構成?!笆尽毕裆裰髦?;“司”標示讀音?!墩f文解字》:“祠,春祭曰祠。品物少,多文詞也。從示,司聲。仲春之月祠,不用犧牲,用圭璧及皮幣?!币馑际钦f,春天進行的祭祀叫“祠”,之所以叫“祠”,是因為春天祭品少,只能多以文詞禱告了,并引用了《月令》的話作為“品物少”的證據。本義是祭祀。卜辭中用其本義。在六書中屬于形聲。
金文“祠”字目前較為少見,寫作“(春秋趙孟庎壺)”“
(戰國
壺)”,與甲骨文構形一致,并傳承至今。
【祠字常見字形】
資料來源:《甲骨文常用字字典》
【解字】
祀:甲骨文“祀”字由“示”和“巳”構成?!笆尽毕裆裰髦?,“巳”標示讀音?!墩f文解字》:“祀,祭無已也?!币馑际羌漓胗啦煌V??!稜栄拧め屘臁罚骸拜d,歲也。夏曰歲,商曰祀,周曰年,唐虞曰載?!北玖x是祭祀,也用來表示紀年的單位。在六書中屬于形聲。
“祀”字從古到今構形變化不大,如“(商子卣)”“
(西周史墻盤)”“
(春秋秦公镈)”“
(戰國郭店楚簡)”“
(西漢馬王堆帛書)”等,為《說文解字》所收小篆字形(
)所繼承。但《說文解字》中還收有一個“祀”字的或體,寫作“
”,后世寫作“禩”,“異”是規范漢字“異”的繁體,所以,“異”可能是“巳”的繁化。
【祀字常見字形】
資料來源:《甲骨文常用字字典》
版權聲明:以上圖文源于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若侵權聯系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