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解字】
寢:甲骨文“寢”字多由“宀(mián)”和“帚(zhǒu)”構成,有時將“帚”換為像床一樣的“爿(pán)”?;蛟凇爸恪眰燃印坝帧?,用作聲符。本義指睡覺,引申為睡覺的地方。卜辭中用作人名、地名或寢宮名。在六書中屬于會意或形聲。
先秦古文字“寢”字多與甲骨文一脈相承,寫作“(商寢魚簋)”“
(西周師遽方彝)”“
(春秋秦景公石磬)”等,或加“又”,寫作“
(商寢玄爵)”,與《說文解字》所收籀文字形(
)相合。有時在常見字形的基礎上加“爿”,寫作“
(西周中期
鼎)”“
(戰國曾侯乙戈)”“
(包山楚簡)”,后世字形作“
(東漢衡方碑)”,規范作“寢”?;蛟诖嘶A上增加一個人的形象,寫作“
(春秋聽盂)”,與《說文解字》“?”字的小篆字形(
)相合?!墩f文解字》說,“寑,臥也?!薄?,病臥也?!边@兩個字后世都寫作“寢”,但表達的意思不同,一個是單純的睡覺,另一個表示病的起不來床了。戰國文字有時省去“宀”形,寫作“
(包山楚簡)”,還有的添加“氵”旁,寫作“
(雍工敃壺)”“
(工師初壺)”,說明當時的文字字形并不固定。
【寢字常見字形】
資料來源:《甲骨文常用字字典》
【解字】
息:甲骨文“息”字上面像鼻子之形,是自已的“自”,下面像氣息出入之形?!墩f文解字》說,“息,喘也?!薄按?,疾息也”,本義表示氣息出入鼻孔。卜辭中多用作國族名。在六書中屬于會意。
商周金文承襲甲骨文字形,寫作“(商息鼎)”“
(息乙觚)”“
(息鼎)”“
(息尊)”“
(西周早期微簋)”“
(息父丁鼎)”等。春秋戰國文字把下方的筆畫形近類化為“心”,寫作“
(中山王壺)”“
(代相吏微劍)”“
(代相樂
鈹)”“
(黑漆木棋局)”“
(‘事息’?。薄?img src="http://www.et2trailer.com/blog/zb_users/plugin/LazyLoad/usr/loading.gif" data-original="http://www.et2trailer.com/blog/zb_users/upload/2023/03/20230329105340168005842033534.png"/>(‘石息’?。钡?,為《說文解字》所收小篆字形(
)所繼承,也可以看作從自心聲的形聲字。
【息字常見字形】
資料來源:《甲骨文常用字字典》
資料提供|李振洲、徐兆強
圖文編輯|楊軍輝